倚邦

倚邦——号级普洱茶的发源地

倚邦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北部,属象明乡管辖,是云南古六大茶山中外地居民最先到达并进行茶叶种植生产发展的地区,曾是古六大茶山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其茶业发展,可谓是古六大茶山中最具辉煌历史的。

可以说,倚邦引领了古六大茶山的茶叶兴盛!六大茶山最早的茶叶名牌产品和“贡茶”是倚邦等地明代初中期的“细茶”与“乌爹泥”(即茶膏),后来的竹筒团茶,再者明代后期的曼松人头茶,清代的七子圆、五子圆和方茶等,其首创之源皆于倚邦。

商周时,已有少数异地商贩到倚邦。

蜀汉时代,孔明实施“南抚夷越”政策,派使者深入西南边疆安抚各少数民族,并向他们传授农耕、饲养、医药、制作等技术时,并因地制宜的发展了该地的茶业。从此起,倚邦就与他的茶业共命运。

直到唐代,其茶业初具规模,当地也因此得以发展。倚邦在当时,是南诏国下的利润城,史书载录:“已至唐时,西番之用普茶”,相传,当地常有“尖鼻子、大眼睛、毛胡子、挎着长刀,头戴毡帽”者及内地商人,赶着马帮,每年几次到倚邦、嶍崆古镇、曼松老寨和曼拱等地销售针线、药材、布匹等,同时购买当地的茶叶、紫胶、虎骨等物。外地商人与当地人的合作,马帮的贸易往来,直接推动了当地茶叶的流通。

宋代,大理国用该地的香茶到广西与南宋军队换马,这使得内地商家如茶山更加频繁,还给茶山传入了更先进的陶瓷技术,越来越多的外地商人入住倚邦,与当地人通婚共存共荣。

元代李京的《云南志略》最早记载了“倚邦茶山”的称谓,由于南方疆域的扩大,倚邦成为通往边疆的中转站,同时开始有西亚地区的部分回民迁入,各类人员熙攘往来,使当地兴起了专业性的客栈与餐馆。因食肉的蒙古人和回人喜好“解油腻、消牛羊毒、增食欲”的当地香茶,是人们对当地茶叶的需求量增大,促进了倚邦茶业的发展。

明成化年间,倚邦及其周围的四大古寨率先制成了“细茶”,还先后制成了“乌爹泥”和“团茶”,将其茶业推向了兴盛。

清代,倚邦不仅加工筒茶、七子圆茶、乌爹泥等,官方还加工团茶,制作改善茶叶的包装,开辟众多的贩茶道路,并推行各种茶业政策。由于倚邦土司曹文彬统管五大茶山茶政并主办和交送贡茶有功,与清光绪二年,获得有思茅同知治所颁发的“福庇西南”大匾,至今还完好的保存在倚邦街。

由明代中后期起至清光绪年间,倚邦居民近万人,餐馆、杂货店、客栈等各行业店铺密集,茶庄茶铺兴旺发达。如今传承下来的许多老字号茶庄,如宋聘号、乾利贞号等茶庄,不论后来于何处发展壮大,其创建的始源地都是倚邦。

从清光绪年间开始,由于战乱、疾病等因素,倚邦的中心地位逐渐被后起之秀易武取代。民国初年,倚邦更因遭遇病灾,许多茶号停产。而后,民国十年左右,渐有复兴之势,然,总不再现乾隆至道光年间的兴旺之况了。